|
李武忠 |
中評社台北5月4日電(作者 李武忠)美國特朗普政府提高進口關稅,直接影響到其他國家的出口,並迅速波及全球供應鏈與金融市場,“90天”緩衝期過後,究竟會風平浪靜還是掀起驚濤駭浪,正緊緊抓住全球眼球。
繼推出對等關稅引發全球震盪後,鑒於海鮮是全球交易量最大的食品之一(2023年全球海鮮市場規模1811.3億美元),且人們對水產品的健康需求增加;據估計,2024年全球水產品產量(野生捕撈+水產養殖)近1.92億公噸;其中38%的海鮮用於國際貿易,2024年全球海鮮市場規模估計達2526.7億美元,近80%的海鮮面臨國際貿易的競爭。
美國控制超過四百萬平方英里的優質漁場(美國是世界第二大商業漁場),但因治理體係不完善,近90%的海鮮需要依賴進口,是世界上最大的海鮮進口國(每人平均每年吃9公斤海鮮),2023年美國海鮮進口量為310萬噸,總價值為258億美元(2024年美國進口額達266億美元),主要來自加拿大、智利、印度、印尼和越南,導致貿易逆差超過200多億美元,有專家警告過度依賴進口來滿足對魚類和貝類的需求,會危及國家糧食系統的可持續性(進口量的增加給美國國內海鮮價格帶來了下行壓力,限制了美國水產養殖業者的收入和發展),加以海洋保護組織 (Oceana)指出,美國人食用的海鮮來自有非法捕魚和海上侵犯人權歷史的國家和地區(如中國、俄羅斯、台灣、墨西哥、哥斯大黎加、巴拿馬、柬埔寨和越南等),衹有約30%符合美國政府的可追溯性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