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中國政情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成績單出爐
http://www.crntt.tw   2025-07-09 17:02:26
  中評社北京7月9日電/據中國網報導,國務院新聞辦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栅潔表示,再有不到180天,“十四五”將收官。回過頭來看,5年前制定的“十四五”規劃《綱要》各項主要指標中,經濟增長、全員勞動生產率、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等指標進展符合預期;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人均預期壽命,糧食、能源綜合生產能力等8項指標進展超過預期;規劃確定的戰略任務全面落地,部署的102項重大工程順利推進。

  “總的來看,這五年取得了新的開創性的進展、突破性的變革、歷史性的成就,中國已成為世界發展最穩定、最可靠、最積極的力量。”鄭栅潔說。

  經濟總量今年預計達到140萬億左右

  經濟方面,鄭栅潔介紹,“十四五”以來,我國經濟實力顯著增強,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貢獻者。經濟總量連續跨越110萬億、120萬億、130萬億,今年預計達到140萬億左右。我國“十四五”期間經濟增量預計將超過35萬億元,相當於廣東、江蘇、山東這三個經濟大省的經濟總量的總和,也超過了世界排名第三國家的經濟總量,每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30%左右。

  “可以說,我們國家這麼大的體量和增量,在經受各種風險挑戰的衝擊下,還能保持這樣的增速,在經濟發展史上應該是前所未有的。”鄭栅潔說。

  “中國擁有超大規模且極具增長潛力的國內市場,內需始終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主動力和穩定錨。‘十四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實踐再次充分證明這一點。”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袁達介紹,從內需整體看,過去4年中國經歷了國際環境劇烈變化等多重困難挑戰衝擊,但國民經濟保持了年均5.5%的增長速度,其中內需對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為86.4%。可以說,沒有強大的國內市場,就沒有穩定向好的中國經濟。

  從內需構成看,消費向新而行,消費領域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過去四年最終消費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到56.2%,比“十三五”期間提高8.6個百分點;投資向優發力,過去四年投資積累的資本形成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為30.2%,充分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更加注重增強發展後勁和增進民生福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