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保署記錄已經孵化完的海龜蛋窩。(海洋保育署提供) |
中評社台北8月22日電/“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海保署)署盤點全台海龜產卵結果,4月起墾丁、小琉球、蘭嶼、東沙、澎湖望安、南沙太平島等6地上岸產卵的母龜數量創近年新高。蘭嶼椰油沙灘首度列為新產卵地。在小琉球有1隻產卵的母龜迴游400多公里到東沙島周邊海草床覓食,顯示當地海草資源豐富,有助縮短繁殖周期,提升族群數量。
海保署自2021年起委託台灣海洋大學執行“台灣海龜產卵棲地保育措施規劃”盤點,台灣主要海龜產卵棲地及歷年產卵母龜數量。產卵母龜數量2022年全年度為25隻、2023年全年度29隻、2024年全年度156隻。2024年統計至7月時,為89隻。2025年統計至7月共96隻,多數集中在南沙。今年產卵母龜數量創近3年新高。
海保署指出,主要海龜產卵棲地,母龜數量普遍高於往年。澎湖望安有3隻築巢,其中1隻前年從望安到東沙覓食,今年回來產卵。台東蘭嶼新增椰油沙灘這處新產卵地。屏東小琉球則追蹤到母龜長途洄游400多公里至東沙海草床補充能量。這些紀錄顯示,東沙海域豐富海草資源,讓母龜能縮短繁殖周期,更快回到台灣產卵,有助於族群數量提升。
海保署說明,距台灣超過1000公里的南沙太平島,今年2月到7月已記錄逾70隻母龜上岸,累積破百窩卵窩,透過標記與監測,能更完整掌握族群數量變化。此外,屏東墾丁前年沒有母龜上岸產卵,但今年卻迎來母龜造訪,白砂、大灣等沙灘陸續出現稚龜爬回大海可愛身影。其中一窩孵化成功率更高達9成,為保育工作添上一筆亮麗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