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5日電/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經濟所副教授、閩江學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研究院特邀研究員林子榮與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碩士研究生陳浩宇、通訊作者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王復俊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4月號發表專文《港澳台同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論與路徑》。作者認為,港澳台同胞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也是中華民族共同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內的全國各族人民共同開拓中國遼闊疆域、共同締造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共同書寫悠久中國歷史、共同創造燦爛中華文化、共同培育偉大民族精神。引導港澳台同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助於增強港澳台同胞的使命感、歸屬感、榮譽感。當前,囿於港澳台地區與大陸(內地)在意識形態、規則標準等方面存在差異,加之受分裂勢力及其行徑影響,港澳台同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應進一步強化經濟上的相互依存,促進產業鏈供應鏈互嵌式發展;進一步強化情感上的相互親近,以更大力度破除准入壁壘、打通融合堵點,拉近港澳台同胞與大陸(內地)各族同胞的情感距離;進一步強化文化上的兼收並蓄,充分挖掘和有效運用港澳台地區彰顯中華民族共同性的歷史史實、考古實物、文化遺存。文章內容如下: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在民族工作領域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提出了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標誌的一系列重大原創性論斷,形成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推動了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時代化。2024年4月10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京會見馬英九一行時提出“四個堅定”,即堅定守護中華民族共同家園,堅定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堅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堅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這一重要論述中,習近平總書記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民族工作領域的重大決策部署延伸至港澳台工作領域。這對於做好新時代港澳台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