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20日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世界和平與安全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張高勝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總第329S期發表專文《美國對華半導體出口管制路徑、動因及影響》。作者認為,美國對華半導體出口管制發端於奧巴馬政府末期的“中興事件”,經特朗普第一任政府發酵,至拜登政府構建起全方位管控體系,包括發布系列政策限制技術與人才流動、濫用清單工具制裁企業、運用政治手段切斷中美芯片聯繫,還拉攏盟友打造管制同盟。其動因主要是服務於“競贏中國”戰略,緩解自身半導體產業競爭力不足及供應瓶頸壓力,本質仍為護持美國霸權。從影響來看,美國對華出口管制背離全球化邏輯,危及全球福祉。美國半導體業界因擔憂損失而反對,損害美國自身利益。同時,美國遏制成效有限,協調盟友戰略也面臨諸多困境,而中國通過加大研發投入、創新技術、反制美國產業等措施積極應對,有望實現自主發展。美國意圖通過“小院高墻”及出口管制政策限制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但其政策或正加速前沿半導體創新和製造在美國及其盟友邊界外的發展。文章內容如下:
21世紀以來,全球信息化產業蓬勃發展、數字化智能時代加速推進。半導體產業作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成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關鍵領域。半導體產業涉及半導體材料、半導體設備、芯片設計、芯片製造、封裝測試、各大電子和計算機等多重領域,具有基礎性、關鍵性和戰略性的重要地位。美國因而將半導體產業作為事關經濟繁榮和國家安全的重要產業。為盡可能保持最大程度的領先,美國將半導體領域視為對華高科技競爭的關鍵戰場和地緣戰略博弈的焦點之一,對中國實施日趨嚴苛的出口管制政策。作為貿易保護的主要手段之一,出口管制指的是一個國家依據法令和政策對本國出口貿易進行控制和管理的行為。合理的出口管制不可或缺,但歧視性的出口管制破壞了國際貿易的連續性和穩定性。①美國將出口管制工具武器化、安全化、政治化,遏制中國半導體產業往高精尖方向發展,服務“競贏中國”整體政治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