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13日電/上海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張可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6月號發表專文《論兩岸融合發展情感基礎:“首來族”台青實證分析》。作者認為,通過對2024年暑期台灣青年營隊的問卷調查與深度訪談,從社會學視角分析台青對兩岸融合發展的情感基礎的生成機制及其影響。研究發現,台青的情感基礎具有三個特徵:對發展性與未來性的期待、對真實互動的渴望,以及對物質與精神獲得感的強烈需求。這些特徵通過來大陸之後的實踐得以具體展現,並以此強化了台青在大陸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進一步分析顯示,台青的情感體驗體現了其對大陸社會的逐步調適,並展現情感基礎在個體與社會層面的意義。本文提出以物質支持與精神滿足雙輪驅動為核心,優化政策路徑,強化台青情感基礎的實踐轉化,助力兩岸融合深化與台青長遠發展。文章內容如下:
一、引言:尋找心靈契合的情感基礎
在兩岸長期互動中,台灣青年(以下簡稱“台青”)始終是一個關鍵群體。他們既是島內政治與社會世代更替的重要承載者,又是決定兩岸關係未來走向的重要變量。正因如此,大陸的台青政策明確提出,要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框架下,通過制度完善與政策優化,深化融合進程,最終實現相互理解與心靈契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