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2.0時代的中美關係”小組討論現場(中評社 海涵攝) |
中評社北京7月9日電(記者 海涵)第十三屆世界和平論壇7月4日下午舉行“特朗普2.0時代的中美關係”小組討論,來自中國、美國的四位學者就特朗普第二個任期中美關係的變化、中美關係未來發展趨勢等議題分享觀點。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弗里曼中國研究講座教授Jude Blanchette表示,中美兩國都應該更加大膽、更有創意,才能應對當前面臨的挑戰。他指出,中美兩國都看到國家安全的範圍越來越大,兩國都在思考技術如何影響國家安全、思考去風險化等問題。在此情況下,中美兩國都需要做更多工作,更明確定義各自的國家安全,這樣在追求國家安全的過程中就不會以損失經濟發展為代價。
美國國家情報與政策分析專家Thomas Fingar認為,美中關係在特朗普1.0時代就開始惡化了,在特朗普2.0時代既不會大幅度改善,也不會大幅度惡化。他表示,阻止危機的形成、防止關係惡化比改善關係更重要。“美國沒有理由攻擊中國,也很少由美國人認為中國會攻擊美國。”Thomas Fingar表示,除了一些國防鷹派,中美雙方官員都瞭解風險背後的代價,都能夠防止危機的發生,有分歧就應該進行討論。當前中美雙邊關係雖然不好,但並沒有壞到無法合作的程度,也不會影響戰略穩定。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任賈慶國表示,特朗普對華政策上釋放出的信號和採取的做法給人的印象是很強硬,比如對中國出口商品加征高關稅,主要人事任命中也有很多強硬的反華分子。但是特朗普對華政策上的一些做法卻又出乎意料的友善,比如邀請習近平主席參加他的就職典禮等。如何解釋這種情況?賈慶國談到五點原因,分別是:通過高關稅緩解美國長期存在的財政赤字壓力,降低企業在美國境外投資的收益,推動美國製造業復甦;特朗普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的目的不是脫鈎,而是通過極限施壓取得對華經貿談判的主動權;特朗普奉行利益驅動的外交哲學,把國際交往視為交易性的談判;特朗普處於對地緣政治的考量;美國政治生態對政策行為的約束。賈慶國指出,特朗普的這些做法給中美關係既帶來了強烈的衝擊也帶來了一些機遇。就現在來看挑戰大於機遇,但是隨著經貿協定的簽署機遇也在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