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庫匯聚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評專訪:陳孔立逾一甲子台海求索路
http://www.crntt.tw   2025-07-13 00:17:43
95歲的大陸著名台灣問題專家、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資深教授陳孔立(左)接受中評社記者袁曉麥(右)專訪(中評社 羅祥喜攝)
  中評社廈門7月13日電(記者 袁曉麥)2025年7月,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迎來建院(所)45周年。作為大陸高校中師生規模最大、學科方向最全、科研平台最多、研究成果最豐碩的台灣研究學術機構,其發展歷程濃縮了大陸對台研究的演進史。中評社記者日前參加該院成立45周年學科發展大會期間,特別專訪了資深教授陳孔立。

  九五高齡 心繫彼岸

  書桌旁,95歲的陳孔立教授端坐,書香縈繞。他目光深邃,仿佛穿越鷺江,望向海峽對岸的寶島,向記者娓娓道來那段以心觀滄海的台海求索歷程。在大陸台灣研究版圖上,陳孔立是一個無法繞開的名字。他的人生與學術,深刻嵌入了大陸涉台研究從無到有、從拓荒到繁榮的全過程。陳孔立1952年畢業於廈大歷史系,三年後從中國人民大學馬列主義研究班畢業。早在1962年,兩岸仍處隔絕對峙的冷峻年代,陳孔立便將學術目光投向彼岸,開啟了一場持續超過一甲子的台灣歷史、政治與兩岸關係研究。

  篳路藍縷 史海啟航

  在那個資料匱乏的年代,這樣的選擇需要非凡遠見與勇氣。他所在的廈門大學台灣研究所(今台灣研究院),憑藉地利與深厚積澱,自創立之初便成為大陸涉台研究的一面旗幟。提及研究之始,陳孔立回憶,1962年鄭成功收復台灣300周年紀念會在廈門召開,他負責撰寫會議綜述,並發表了學術生涯首篇台灣研究論文——《鄭成功收復台灣戰爭分析》。當時,台灣出版《台灣文獻叢刊》309種,廈門大學歷史系購得其中的208種,自此,陳孔立便一頭紮進台灣史的研究。1987年,他正式出任所長,被譽為廈大台灣研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時代召喚 毅然“轉軌”

  1987年,台灣解除戒嚴、開放探親,兩岸關係明顯緩和。時任所長的陳孔立敏銳發現,“登陸”交流的台灣同胞,熱切關注現實政治,卻鮮提共同歷史根源。一個聲音在他心中響起:“面對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只懂歷史怎麼行?”於是,歷史出身的他毅然“轉軌”,將重心從故紙堆轉向更具挑戰性、更迫切的台灣政治與兩岸關係研究。“祖國統一的任務擺在面前,不研究不行。”他堅定地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